在有些人眼里,那些“该死”的病人
门诊的时候,遇到一个老人。90多岁,驼着背,勾着腰,拄着拐杖,走路颤颤巍巍,由一大一小两个男人搀扶着进来。大的估计是儿子,小的看样子是孙子。
老人进来的那一刻,我脑海里流星般闪现过一个词,老态龙钟。
小时候,学习这个词的时候,很难想象“老态龙钟”到底是什么样,老人的出现,把这个词“演绎”地栩栩如生。
等老人坐定后,我问他有什么不舒服。
儿子看我对着老人发问,对我摆摆手,接过我的话说,他耳朵听不见,有什么话问他,他跟老人住在一起。
经过简单的问询,我了解到老人是因为肚子疼痛,吃不了东西才来的医院,具体疼痛了多长时间,怎么个疼痛法,因为老人说话不利索,耳朵又近乎失聪,很难说得清楚。
我给老人查体,示意老人给我指一下肚子哪个地方痛。老人似懂非懂,只是两只手紧紧捂着上腹部。
我把老人的手掰开,轻轻地放到身子两边,然后仔细检查了腹部,发现右上腹有点丰满,还伴有压痛。但是因为靠近剑突下,有肋骨护着,老人的腹部肌肉又一直绷着不放松,不能确定有没有肿块。
考虑到老人的这种状态,我担心有肿瘤合并肠梗阻的情况存在,开了个急诊腹部CT平扫让家属赶紧去检查,并再三叮嘱,在我下门诊之前把检查结果返回来。
家属动作很快,医院CT室也很给力,跟我电话核实了老人的情况后,第一时间就给病人做了腹部的CT扫描。家属很快就把片子返到我手上。
检查结果证实了我的担心,横结肠肿瘤伴肠梗阻,情况有点严重。我建议家属赶紧给病人办理住院,病人需要马上入院治疗。
家属表示老人从来身体健康,都没怎么进过医院,而且来之前反复强调不要住院。
我看着老人,老人不吭声,也不知道有没有听到我们说的话,明不明白自己所处的境地。
鉴于老人的病情,我反复告诫家属一定要做老人的思想工作,慎重考虑,不管是到哪儿住院,一定尽快治疗,否则后果非常严重。
看着老人他们三人离开,我一直放心不下。
以前也遇到很多这样的例子。
医生看着觉得还有希望,但很多家属却往往选择放弃。尤其是当病人年龄稍稍大了之后,很多家属出于这样那样的考虑,多半会选择“保守治疗”。(病人的命,你以为在谁手里?)
所谓的“保守治疗”,实际上就是“放弃”的托词。只不过很多家属,虽然事实上是选择了放弃,但是却喜欢用“保守治疗”这种委婉的说辞来保留情面。
因为,针对这种肿瘤性疾病,目前并没有行之有效的“保守治疗”措施。其实,家属心里明白通透,病人的心里也不糊涂,或者有的时候是揣着明白装糊涂。因为,保守治疗,虽然实际上没有什么效果,但后面跟着治疗两个字,总让人觉得并没有完全放弃,还在积极地努力,还是大有希望。
医生的心里虽然明白家属的这种小把戏,但是也只能晓之以情,动之以理,希望家属能听进自己的劝告,回心转意。如果家属下定决心不治疗,也不能强人所难,逼迫他们住院,只是会觉得很可惜、很遗憾、很痛心。
在医生的心里,每个病人只要还有一丝机会,都会尽量地争取,把这丝机会扩大成无限可能。就像发现窗口漏进一束光,我们就会尽一切努力,把窗户打开,让阳光洒满屋,升腾起一个希望。
在医生的心里,只有救不活的病人,没有该死的病人,垂暮的老人也不例外!
可能在很多家属的眼里,老人活了一辈子,世面也见过了,岁数也那么大了,口齿也不利索了,耳朵也听不见了,行动也不方便了,不但没有“用处”,还要吃要喝要拉要撒要人照顾,成了大家的负担,到了“该死”的年龄。
但是,在医生的眼里,我们看到的是生命的珍贵和来之不易,是生命之火依然在燃烧。只要病人还有呼吸,脉搏还在跳动,哪怕只是一息尚存,哪怕只是脉搏微弱地搏动,我们依然会尽所有的努力,力挽狂澜,救病人于弥留。
在医生的眼里,生命没有贵贱,只有有与没有;人没有有用与无用,只有有救与没救!
富商巨贾,凡夫俗子;耆耄老人,咿呀幼儿;俊男靓女,乡野村夫;呼吸的都是空气,奔流的都是血液,涌动的都是思想,都是一样的生命。
穿着病员服,躺在床上,都只有一个名字,病人。
在医生的眼里,没有俗世权贵、地位、身份,价值的差别,只有病情轻重、缓急、快慢、程度的不同。病情尚有回旋余地的,我们会尽一切努力促进病人康复;病情没有回旋余地的,我们也会尽一切努力去延长病人的生命。
在很多家属的眼里,也许病人只有多活三年五载才有治疗的价值,但是在医生的眼里,只要病人能多活一月半载,甚至多活一分钟,我们都觉得有意义。(放弃还是坚持,该如何抉择?)
只要病人还在坚持,我们就不会放弃。
生命于每个人都只有一次,一旦失去便不再拥有,医生比任何人都懂得生命的珍贵。每个医生寒窗苦读数十年,对技术精益求精不懈追求,使劲浑身解数与死神纠缠博斗,就是为了保护这份珍贵,希望生命之花能够健康长久地开放。
我们不舍得每个病人,也不会放弃一个病人,只有还有一线希望,我们都希望与病魔抗争到底。
曾经有一个病人,结肠癌晚期。
在做手术的时候已经是腹腔多发转移,但是因为原发灶引起了肠梗阻,我们不得不进行手术,为他切除了原发灶。
手术以后,病人一直坚持化疗,肿瘤一度得到控制,后来又出现进展。我们更换了化疗方案,后来又给他上了靶向治疗。这样子,断断续续维持了三年多。
终于,肿瘤对所有药物都耐药,所有治疗方案都失效,肿瘤出现了全身转移,病人也呈现恶液质,消瘦得只剩皮包骨头。因为广泛的腹腔转移,再度出现了肠梗阻。
当病人最后一次到病房向我们求助的时候,那可怜、悲凄、祈求、希冀的眼光我永远也忘不了。
病人最后没有再住院,家属把他劝返,回了老家。
其实,我心里明白,即使住院,除了照护,我们已经没有实质性的措施可以帮他,再也不可能像以前一样能给予他希望。
疾病无穷尽,医术有竭时。
现代医学也只有这种水平,尽管我们不愿舍弃任何人,但我们救不了所有人。
病人想活下去,医生却无能为力。这是医生最不愿直视的现实,也是医生最怕遇到的境地。
病人手术后来门诊随访复查的时候,我特别害怕看到他们病情复发,因为我知道,他们中的大部分人,终有一天肿瘤都会复发。只不过时间的早晚而已,有人是一两年后,有人是三五年后,有人是十年二十年后。
想象着病人肿瘤复发后那种走投无路的样子,想象着自己面对他们悲祈的眼神无计可施的样子,心里充满了挫败感。
同病人接触时间越久,接触机会越多,感情就会越深,到最后无能无力的时候,心里就会越难过,越不舍。
每次在做手术的时候,我心里想着,一定要尽自己最大的能力,把手术做到极致,根除每一个复发的隐患,消除每一个隐匿的种子,尽最大可能消灭复发的机会,延缓复发的时间。
病人在门诊随访的时候,我总是反复叮嘱,一定要坚持复查,坚持复查。看到有些病人漫不经心的答复,有时很着急,怕他们好了伤疤忘了疼,忘记了定时复查,错过了发现问题,及时处理的最佳时机。
医者父母心。
每个经治的病人,在医生的眼里,就像个孩子。我们总是希望尽自己最大的能力,给他们最好的未来。即使是那些淘气的孩子,不听话的孩子,甚至在别人眼里“没救”的孩子。
父母不会放弃自己的孩子,我们医生也不会放弃任何一个病人,即使只有百分之一的希望,有时甚至是没有希望,我们也会倾尽百分之一百的努力。
或许,在有些人眼里,有些病人“该死”,但是,在医生眼里,绝对没有该死的病人!
(原创文章,春哥出品,欢迎转发、转载!)